个人简介
李文婷,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2018级博士研究生。攻读博士学位期间,主要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3篇(一区,总影响因子35.434),共同一作3篇(一区,总影响因子37.879),二作两篇(一区,总影响因子18.69),在投稿第一作者SCI论文2篇。获得2020-2021学年度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、校研究生学业一等奖学金2次、学业三等奖学金1次。
科研经验分享
2018年9月,我通过申请考核方式来到材化学院继续攻读博士学位,我在大二时就已经进入实验室学习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,经过3年硕士和5年博士的学习,总结了一些可供参考的经验:
一、制定合理路线图,快速进入科研状态。科研之路是充满挑战和创造性的,我们既能体验研究的乐趣和成就感,同时也面临很多困难和压力。因此,对科研生活进行合理规划是非常重要的,在入学前或入学后应该尽早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和课题,避免在后期更改研究方向和课题带来的压力。根据个人的学习和研究进度,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和进度安排,包括课程学习、实验设计、文献阅读等方面。制定合理的研究计划和日程安排,明确每个阶段的任务和工作量,并具体到每周和每天的工作计划,这样可以帮助我们保持有序和高效的工作状态。此外,还需要考虑每项任务的优先级和紧迫性,以及个人习惯和工作效率等,把握好时间,充分利用每个工作机会,提高工作效率和完成质量。
二、关注领域动态,打好科研主动仗。在开展科研工作之前,一定要了解个人研究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,当前研究的瓶颈等问题。只有对这些有深入了解,才能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我们的研究方向和创新之处。这需要我们具备相关领域的文献收集和整理能力。通常可以从图书馆和学术数据库中获取文献,如Web of Science、中国知网、PubMed等网站,这些数据库收录了很多期刊、学术论文、会议论文等,可以根据主题、关键词或作者进行检索。一些学术搜索引擎如Google Scholar、百度学术、X-Mol等网站也值得一用,在一些微信公众号上也能获取相关领域的信息。除阅读文献外,科研软件的下载和使用,科研绘图教程等都能丰富我们的科研知识、提高科研技能。在获得和筛选出有用的文献后,推荐使用Endnote软件对文献进行归类整理,添加批注等。
一篇标准的科技论文通常包括题目、作者、摘要、前言、实验、结果与讨论和结论等部分。从题目、摘要和结论中就能获悉文章的研究内容,因此在文献收集整理阶段,只需要阅读这几个部分就能大致了解研究内容,而无需阅读整篇文章。除了科技论文之外,还有综述性论文,此类论文是在对相关领域已有文献进行综合分析、总结评价的基础上,提出个人新的见解和观点的学术论文。通过研读高水平综述性论文,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,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。
三、培养良好习惯,勇攀科研更高峰。在开展科研工作时,最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,按照计划完成个人的研究任务,保证工作有序推进。研究课题需要大量的实验数据作为支撑,因此需要具备实验技能和实践经验,这就要求我们了解实验室设备和仪器的使用方法,掌握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技巧,同时高度重视实验室安全。在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,一定要与导师沟通,及时调整思路。与此同时,还需要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实践活动,包括国内外的学术会议和研讨会、报告会、学术论坛等,与其他专家、同行进行学术交流和沟通,汲取新的知识和想法,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和科研能力,不断取得科研新突破。
感悟和寄语
首先,感恩哈工程,感谢它为我们提供了科研平台,为我们提供一个与老师、同学彼此相遇的机会。其次,在漫长的求学和科研过程中,我们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和平和的心态,以提高实践效果和研究成果质量。最后,祝愿所有正在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的同学们都能充分享受学习生活,拥有美好难忘的学术历程。希望大家能够保持好心态,积蓄力量,厚积薄发,披荆斩棘,乘风向前。在此,衷心祝愿大家都能取得丰硕的学术成果!
编辑:闫威啸
审核:刘立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