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举办校第19届“五四杯”
大学生创业大赛初赛的通知
为了培养可靠顶用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,引导广大学生丰富创业知识,锻炼创业能力,提升创业素质,在我校营造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,经院团委研究,决定举办校第19届“五四杯”大学生创业大赛初赛,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:
一、比赛时间
2018年10月~11月上旬
二、参赛对象
我院在籍大二及以上全日制学生(含研究生、博士生)或我院毕业5年之内的毕业生
三、参赛项目要求
“五四杯”大学生创业大赛初赛面向我院学生,以商业计划书评审、商业计划PPT评审、现场答辩评审等作为参赛项目的主要评价内容。
参赛项目能够将移动互联网、云计算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紧密结合,培育新产品、新服务、新业态、新模式;发挥互联网在促进产业升级以及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中的作用,促进制造业、农业、能源、环保等产业转型升级;发挥互联网在社会服务中的作用,创新网络化服务模式,促进互联网与教育、医疗、交通、金融、消费生活等深度融合。参赛项目主要包括以下类型:
1.“互联网+”现代农业,包括农林牧渔等;
2.“互联网+”制造业,包括智能硬件、先进制造、工业自动化、生物医药、节能环保、新材料、军工等;
3.“互联网+”信息技术服务,包括人工智能技术、物联网技术、网络空间安全技术、大数据、云计算、工具软件、社交网络、媒体门户、企业服务等;
4.“互联网+”文化创意服务,包括广播影视、设计服务、文化艺术、旅游休闲、艺术品交易、广告会展、动漫娱乐、体育竞技等;
5.“互联网+”社会服务,包括电子商务、消费生活、金融、财经法务、房产家居、高效物流、教育培训、医疗健康、交通、人力资源服务等;
6.“互联网+”公益创业,以社会价值为导向的非盈利性创业。
参赛项目不只限于“互联网+”项目,鼓励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参赛,根据行业背景选择相应类型。
四、参赛组别
根据参赛项目所处的创业阶段、已获投资情况和项目特点,参赛组别分为创意组、初创组。具体参赛条件如下:
(一)创意组。创意组分为计划赛和公益赛。参赛项目要求在2018年8月31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登记注册。参赛申报人须为团队负责人,须为我院在校生(可为大二及以上本科生、研究生,不含在职生)。
1.计划赛:计划赛参赛项目包括但不限于产品型、服务型及互联网+型项目,需要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或服务模式,在广泛进行市场调研、认真进行企业分析的基础上,完成一份把项目推向市场的完整、具体、有实施可能的创业计划书。
2.公益赛:公益赛参赛项目应拥有较强的公益特征(有效解决社会问题,项目收益主要用于进一步扩大项目的范围、规模或水平)、创业特征(通过商业运作的方式,运用前期的少量资源撬动外界更广大的资源来解决社会问题,并形成可自身维持的商业模式)和实践特征(团队须实践其公益创业计划,形成可衡量的项目成果,部分或完全实现其计划的目标成果),并在广泛进行市场调研、认真进行企业分析的基础上,完成一份把公益推向市场的完整、具体、有实施可能的创业计划书。
(二)初创组。参赛项目工商登记注册未满2年(2016年3月1日后注册),且获机构或个人股权投资不超过1轮次。参赛申报人须为初创企业法人代表,须为我校在校生(包括本科生、研究生,不含在职生),或毕业4年以内的毕业生(包括2014年之后毕业的本科生、研究生,不含在职生)。企业法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。
参赛项目为学生主导类企业学生团队持股比例应大于35%;教师成果转化类企业团队持股比例需大于50%,其中学生持股比例大于15%。
创意组、初创组参赛团队成员不少于3人,不超过8人;每个学生、团队限报一件作品。
五、竞赛流程
(一)初赛申报:各班科委于2018年10月上旬-10月中旬进行参赛动员、作品征集,截止到10月23日前完成本班的作品申报、汇总工作,并于10月23日20:00前将本班初赛信息汇总表发送至邮箱:1452439781@qq.com。
(二)学院将于11月3日举办第19届“五四杯”大学生创业大赛初赛。初赛当天各参赛小组携带本小组作品(包括各种展示形式)进行签到、答辩。
(三)初赛结果公示:11月3日到11月11日公布结果。六、奖项设置
(一)奖项设置
创业分设创意组(计划赛和公益赛)、初创组,初赛评委只评出特、一、二等奖,其余完赛作品均为三等奖。
(二)奖励说明
院系将推荐竞赛中优秀作品参加校“五四杯”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。
七、有关要求
各班科委要高度重视,加强竞赛组织工作,做好作品征集、项目汇总等有关工作,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竞赛中来,进一步扩大竞赛的普及参与面。
未尽事宜可咨询:
邢振华 李璇蕊
附件:
1.附件1:第19届“五四杯”大学生创业大赛作品申报书.doc
2.附件2:第19届“五四杯”大学生创业大赛院系申报作品汇总表.xls
3.附件3:第19届“五四杯”大学生创业大赛评审标准.docx
共青团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委员会
2018年10月23日